法制晚報訊(記者 杜雯雯)1月5日,法制晚報刊登《河南一信用社億元被借名冒名貸出》一文,根據一份名為《淇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借名、假冒名貸款台賬》的資料顯示,共有465筆貸款涉及借名、假冒名,總金額超過1.064億元。法制晚報記者從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縣委獲悉,針對淇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超億元資金涉嫌被借名冒名貸出一事,河南省農村信用社已成立工作組,目前正在對此事進行清查和進一步調查,對涉及的相關責任人將會嚴肅處理。
  記者統計發現,該台賬中貸款的實際發放時間跨度為2002年到2010年,借款用途多以養殖、流資、飼料加工、食品加工等,單筆最小貸款數額為5000元,單筆最大貸款數額為100萬元。值得註意的是,這些貸款中,許多實際用款人為同一人。其中,一位名為“方某某”的實際用款人用51個借款人的名字以養殖名義貸出了超過970萬元的貸款,另一位名叫“崔某某”的實際用款人用36個借款人的名字以養殖名義貸出了超過2200萬元的貸款。當地省市縣多個金融部門證實,該台賬是去年下半年淇縣信用聯社在全面普查不正常貸款時確定的。
  記者採訪獲悉,就在文章見報當晚至6日,經河南省農村信用社信用主要領導批示,針對此事的調查工作組已抵達淇縣,目前正在對淇縣信用聯社涉億元資金被借名冒名貸出的事件進行清查和進一步調查,對涉及到的相關責任人將會嚴肅處理。同時,淇縣相關司法機關也正在和淇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溝通並介入調查。
  稿件統籌 朱順忠
  文/記者 杜雯雯
(原標題:河南省農村信用社成立工作組 對淇縣億元資金被借名冒名展開清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d81xddnv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